Kaiyun·开云(中国)体育·官网·入口·平台·买球·APP·下载·全站

开云·体育(中国)Kaiyun·官网·入口·平台·买球·APP下载·全站 - 开云 开云体育APP工业互联网行业深度研究:2C互联网后的下一场
020-662033380
开云 开云体育APP工业互联网行业深度研究:2C互联网后的下一场
发布时间:2022-12-12 15:54:27

  什么是工业互联网?从功能体系看工业互联网包含四大功能体系:网络、平台、数据、开云体育 开云官网安全。(1)网络是 基础,应用场景可分为企业内网与企业外网;(2)平台是中枢,基于云计算基础架构,提供数据汇聚、建模分 析、应用推广、知识复用等四方面服务;(3)数据为要素,贯穿工业企业端、边、云各层级和人、机、物、系 统各环节;(4)安全是保障,渗透于网络、平台、数据三大方面。

  全球新旧动能转化加速,工业互联网对工业经济意义重大,得到国家政策全面支持。当前,全球经济下行 压力持续增大叠加工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工业的亟需新一代的变革,而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 和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新型应用模式、全新工业生态,逐渐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在我国政策助力行业发展趋势明显,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 的关键时期,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一批新增长引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传统 2C 消费互联网人口红利见顶,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持续扩大,有望成为整个产业新的增量。 2021Q1-Q4 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平均增速 1.02%,移动互联网 MAU 增速持续放缓,也预示着我国消费互 联网渗透率趋于饱和,人口流量红利利见顶。我们认为,传统 2C 的消费者互联网已经趋于饱和,下一代互联网 行业的增长点将转向工业互联网。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持续扩大。2018 年-2021 年,中国工业互联 网产业增加值由 2.79 万亿元增加至 2021 年的 4.10 万亿元,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由 3.03%增加至 3.58%。2021 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名义增速达 14.53%。根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数据,预计 2022 年中国 工业互联网增加值规模将达到 4.45 万亿元,名义增速约为 8.67%,行业将持续维持稳定增长。

  互联网经历 2C 之后的下一场:2B、2 物的工业互联网。互联网经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 2C 消费互联网 领域,行业流量红利逐渐见顶,我们认为,互联网的下半场在于工业互联网,与 2C 不同,工业互联更多的是 2B、2 物。全球工业互联网经历多年发展已经具备很多成熟的模式,如德国、美国等,而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 的持续发力,我们认为,未来工业互联网具备很强的行业机会。

  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面向“物”,以服务企业、政府为主;此外也存在众多不同之 处。(1)面对对象∶消费互联网面向人、服务消费者,工业互联网面向物、服务企业;(2)应用场景∶消费 互联网应用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场景,工业互联网应用于研发、制造、交易、物流等生产活动场景;(3)通 用性和个性化∶消费互联网全球联网、产业链拉通,工业互联网更多和企业内部联网,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 具有个性化表现;(4)技术支撑∶工业互联网需要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撑;(5)主体消费互联网 网络由运营商、终端由消费者,工业互联网由企业自行建设;(6)数据应用∶消费互联网对数据应用 要求较低,工业互联网对数据应用要求较高;(7)服务模式∶消费互联网以线上服务为主,工业互联网线上线 下服务相结合。

  我国政策不断助力,工业互联网步入新技术、新应用、新局面的全新阶段。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较国外 稍有落后,整体概念从 2012 年兴起,但是在我国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从顶层设计到地方落实,层层推进,目前 我国逐渐开启新技术、新应用、新局面的全新阶段;“5G+工业互联网”逐渐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工业 APP 应 用持续丰富和拓展、预计 2025 年制造企业云平台普及率将超过 60%。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巨大,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持续攀升,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我国是数 字经济超级大国,2021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45.5 万亿元,增速保持 16.2%;数字经济对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绝对重要的意义。工业互联网作为工业 4.0 的核心,对于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具有重要意义,2021 年,我国 工业互联网发展态势总体稳定向好,产业增加值规模突破 4 万亿元,达到 4.10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达到 3.58%, 名义增速达到 14.53%,高于 GDP 增速,有效支撑疫情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对于国内国外双 循环、助力产业发展、提升企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数据流转的人、机、物全面互联互通的新型工业基础设施,不断支撑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数字经 济作为新型经济形态,旨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通过打造新信息的技术设施、打造新兴模式与应用。数字经济 通过不断赋能实体经济,对于驱动国内循环大市场释放潜力,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具有重要意义。而 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充分发挥创新作用的重要抓手,是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内生动力。

  工业互联网稳定就业增长、优化就业结构效果显著。2021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新增就业 218.60 万人,其中 直接产业新增就业为 54.85 万人,渗透产业新增就业 163.75 万人。就业带动效应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直 接产业带动的互联网架构师、工程师等需求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正在促进渗透产业生产效率的提 升和劳动分工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不断涌现。根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预计,到 2022 年工业互联网将带动新增就业 105.02 万人,其中,直接产业新增就业 36.01 万人,渗透产业新 增就业 69.01 万人,就业的带动效应持续增强。

  工业互联网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对于第二、第三产业带动效应明显。2021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第一产 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规模分别为 0.057 万亿元、2.05 万亿元、1.99 万亿元,名义增速分别为 6.48%、 16.29%、13.02%,工业互联网带动各行业的增加值规模稳中有升,增势强劲。其中,工业互联网对第二产业的 赋能作用持续显现,渗透速度较快工业互联网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预计 2022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 一、二、三产的增加值规模将分别达到 0.062 万亿元、2.19 万亿元、2.20 万亿元。

  对于第一产业来讲:农、林、牧、渔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工业互联网带动效应稳步提升。《“十四五”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提出,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工业互联网对于第一产业的带动效用不断增强,据测算,2021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第一产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598.57 亿元,名义增速 为 6.61%,预计 2022 年增加值规模将达到 650.73 亿元。在带动就业方面,2021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第一产业就 业 83.72 万人,新增就业人数 1.11 万人,近年来,工业互联网显著带动了农业领域的发展,但渗透程度依然落 后于工业和服务业。

  对于第二产业来讲:工业互联网赋能作用持续显现,对于制造业赋能作用尤其明显。据测算,2021 年,工 业互联网带动第二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 2.05 万亿,名义增速达到 16.29%,第二产业与工业互联网具有天然的适 配性,是工业互联网带动三大产业中增速最快的产业。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 第二产业行业中与工业互联网应用相关场景丰富,随着技术深化突破,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工业互联网 加速在垂直行业深耕,对企业降本提质增效显著,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如船舶制造、汽车制造、电子制造、 建材、航空等众多垂直领域多点开花。

  在制造业,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制造细分领域多点开花。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 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协同制造、虚拟制造等正在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据测算,2021 年,带动就业 1424.32 万人,新增就业 142.91 万人。预计 2022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制造业的增加值规模将达到 1.87 万亿 元,新增就业人数 41.14 万人。2021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制造业的增加值规模达到 1.75 万亿元,名义增速为 17.78%; 工业互联网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带动作用在不断增强。据测算 2021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规 模突破为 1.99 万亿元,名义增速超 10%,超过 GDP 增速。工业互联网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带动作用逐渐深化, 从工业互联网带动三大产业的增加值规模占比来看,工业互联网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占增加值总规模比重 由 2017 年的 45%上升到 2021 年的 49%。预计 2022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将破 2 万亿元,工 业互联网加速赋能第三产业各行业转型升级。在批发和零售业,据测算,2021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批发和零售业 的增加值规模为 2992.80 亿元,名义增速为 14.99%,预计 2022 年增加值规模为 3222.63 亿元。在信息传输、软 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据测算,2021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9162.73 亿元,名义增速为 14.94%,预计 2022 年增加值规模将破万亿,达到 10480.69 亿元。

  工业互联网成为新兴技术效率化应用的新高地,助力企业提升效率增强竞争力。对企业来说,工业互联网 可以渗透至制造流程的各环节,实现高效率、低能耗并行的智能制造。在研发设计方面,虚拟仿真、人工智能 等数字技术能显著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加速科学研究进程与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加快新产 品上市速度;在生产制造方面,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对设备、 生产线、车间乃至整个工厂全方位的无缝对接、智能管控,最大限度地优化工艺参数、提高生产线效率;在品 控管理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可以提升质检效率和水平,有效提升良品率。工业互联网深入渗透到企业 设计、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对于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推动造就的十三五与十四五时期最重要“风口”之一。2018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新型 基础设施建设”概念,提出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 后工业互联网连续三年被列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之中,2020 年 3 月的中央会会议上再次重点 提及加强新基建支持经济反弹与增长。的二十大也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 起步的关键时期,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 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一批新增长引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过去的几年间,上到中央政府下到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围绕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数据 四大功能体系的政策,政策内容从意见性、规划性向指导性、连续性倾斜,内容指向更加切中发展时弊,逐步 形成了愈加完善的工业互联网政策体系。在最新出炉的十四五规划中,新基建作为国家重点战略发展方向涵盖 其中,预计未来十年的工业互联网也将持续受益于政策的支持。

  顶层设计明确方向,政策体系逐步形成。2017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 联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到 2025 年、2035 年、本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强调到 2025 年,基本形成具备国际 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成为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纲领。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推动 工业互联网各领域深化发展,会同财政部持续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加大投入,推动试点示范引领融合 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推广。

  地方支持政策不断深化。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各地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打造新发展动能的重要抓手。目 前,全国 30 余个省市明确对“工业互联网”方向的政策支持,并通过设立专项、建立专班等方式加大投入力度, 因地制宜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初步形成系统推进、梯次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从宏观角度看,我国消费互联网应用已经处于国际先进地位,拥有阿里、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巨头,站在 当前的节点,我们期望在消费端所积累的技术,如大数据分析、智能控制算法等能够向工业生产迁移,实现对 制造业的深度赋能,激发制造业潜在生产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的新阶段。从国际视角看,其他 制造业强国也都提出了类似的概念。美国提出了 “工业互联网”这一概念,强调对企业积累的数据进行加工, 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互联共享,创造新的价值; 而德国则推出了“工业 4.0”,强调机械与芯片结合,让生产 智能化,构建智能工厂。美德两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历史经验将为我国现阶段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带来启示及借 鉴。

  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美国国家战略为工业互联网的诞生提供了良机:2008 年国际危机之后,美国 意识到之前的“去工业化”导致严重的产业空心化的问题,本土制造业严重依赖海外廉价劳动力;为了振兴经 济,美国政府提出了制造业复兴计划,推行“再工业化”战略。2009-2012 奥巴马政府接连推出《重振美国制造 业框架》《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旨在加快抢占 21 世纪先进制造业制高点, 鼓励制造企业回归美国本土,工业互联网概念的提出顺应了这一趋势。从 2009 年《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出台 开始,振兴制造业和制造业回流一直是政策的主基调。

  宏观层面顺应制造业回流趋势;企业层面,巨头希望以新的行业标准巩固市场地位、向服务型企业转型: 2012 年 11 月 26 日,通用公司(GE)首席经济学 Marco Annunziata 等人撰写的白皮书《工业互联网:打破智慧 与机器的边界》对外发布,标志着“工业互联网”概念的正式提出。GE 推出工业互联网概念,除了响应再工业 化号召,也出于对集团未来发展和转型的考虑:作为曾经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GE 的业绩与经济周期高度关联, 如果经济整体增长,GE 的经营必然得到正向作用;在经历 2008 年的经济危机后,GE 在从公司回归工业根 基的过程中谋求向服务型企业转型,希望通过行业联盟,在技术标准、产业标准方面占据主动,稳固市场份额。 白皮书提出“1%的力量”(The Power of 1%)理论:如果工业互联网能够使生产率每年提高 1%-1.5%,未来 20 年它将使美国人的平均收入比当前提高 25%-40%;如果世界其他地区能确保实现美国生产率增长的一半,那么 工业互联网在此期间会为全球 GDP 增加 10-15 万亿美元。

  由通用公司牵头主导,奉行完全的市场化。2014 年,由通用电气牵头,IBM、思科、英特尔和 AT&T 等 IT 企业联手组建了工业互联网联盟 (IIC),这一时期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实质是通过高性能设备、低成本传感器、互 联网、大数据收集及分析技术等的组合提高生产效率,即通过互联网从散布在各工厂的机器和传感器收集数据 (大数据),进行分析并用于以后的业务,也可以表述为 M2M(机器对机器),应用涉及行业包括航空、铁路、 天然气、电力、医疗等。需要注意的是,工业互联网并非美国国家战略,而是以巨头主导、以企业联盟的形式 推动。首先美国企业参与行会与平台建设的积极性历来非常高,完全可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其次因为反垄 断、建立新标准将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美国政府对此类产业活动通常不表态。

  这一时期最核心的成果是 GE 推出的工业云平台 Predix。Predix 是 GE 推出的全球第一个专为工业数据与 分析开发的云服务平台,负责将各种工业资产设备和供应商相互连接并接入云端,并提供资产性能管理(APM) 和运营优化服务,和西门子的 MindSphere 一并被认为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范本和旗舰。APM 系统包括企业资 产管理(EAM)、预防性维护(PM)、预见性维护(PdM)、工厂资产管理(PAM)、环境健康和安全(EH&S)等 方面,是 GE 为了提升自身的资产管理绩效而特别研发并已在内部应用多年的一整套综合了云计算和物联网技 术的解决方案。2014 年 10 月,GE 宣布 Predix 向全球所有公司开放,将互联网领域的平台与应用开发者之间的 合作模式引入了工业。传承于 GE 工业化基因,Predix 提供标准的方式来运行工业级的分析能力,连接机器、数据和人,提供分布式计算、大数据分析、资产数据管理、机器和机器通信和应用移动性,“端到端”的安全访 问机制确保数据、设备、网络和系统的授权访问。发布两年后,Predix 已经包括边缘+平台+应用三个部分。

  Predix 产业应用案例:2017 年 M+M 大会上展示了开放以来 Predix 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案例,包括(1)能 源业——BP(英国石油公司):BP 和 GE 油气部门联合发布了 POA 服务(Plant Operation Advisor),这是一个全 新的基于 Predix 开发的旨在提高 BP 油气生产环节的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数字化方案,该方案是截至 2017 年 Predix+APM 方案的全球最大部署案例。(2)电力业——Exelon:Exelon 采用了 GE 的 Predix 平台实现数字 化转型,部署了 Predix 的完整套件,应用在全公司的 33GW 核电、混合电力、风电、太阳能和天然气的电厂上, 并合作开发了非常多基于 Predix 的工业 SaaS。(3)航空业——东方航空:GE 基于大数据建立的发动机叶片损 伤分析,可以为对发动机维修的安排提供了准确率高达 80%的参照。同时推出 GE 航空大数据平台,着眼于飞 行(风险)分析、燃油管理,以及发动机分析三大关键领域,帮助东方航空提高飞行安全管理水平、降低燃油 消耗和排放,以及有效应对引发计划外维修与在翼时间等问题。(4)医疗业——仁济:2013 年起仁济 与 GE 展开医疗合作,使用资产云管家 AssetPlus。AssetPlus 能从远端观察到每一台设备的运行负荷,进行远程 就诊调控和分流,降低高负荷机器的运行时间,把等待就诊的病患引导至闲置设备。(5)铁路业——Ferromex (墨西哥铁路):Ferromex 是墨西哥最大的铁路运营商,利用 GE 交通的 SmartShopping 套件降低列车的停留时 间,可以实现 7x24 小时对 100 辆列车进行健康和性能的实时监控和分析。通过精细化的分析,在列车进入维修 车间之前就可以实现运维的预测,以减少宕机时间和维修的成本。

  GE 陷入经营危机,IIC 进行组织结构调整。2021 年美国 IoT 产值集中在智能制造、智能家居及消费电子, GE 本身在震荡中走向衰落,IIC 也面临组织定位变更和核心企业的彻底换血,因 2020 年全球经济及 IoT 行业整 体增长放缓,由业界主导的工业互联网发展陷入暂时的停滞:2016 后通用电气经营上遇到困难,而 IIC 采取独 立运行机制,由美国对象管理集团(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运行,为对冲通用电气带来的影响,OMG 迅速进行了调整:(1)劝说思科发起的 OpenFog 联盟,希望两家联盟合并抱团;(2)顺应德国和中国企业国际 化的倾向,吸纳德国的博世、SAP、中国的华为成为创始成员,其间斯耐德电气也做了一年的创始成员;(3) 加强跟德国、中国和日本的相关组织标准对接。这些措施没有从根本上修复成员的信心,博世和 SAP 加入不久 便决定退出。加之中美间科技行业摩擦加剧,华为和其他中国机构占据较大份额的 IIC 对美国本土产业来说已 不具有太大的价值。2021 年 IIC 全面转型物联网,名称改为美国工业物联网联盟(IIC,Industrial IoT Consortium),至此所有的创始成员均已退出。截至 2022 年 11 月,IIC 官网显示成员企业共有 116 家,相比 2020 年的 150 余 家有大幅缩减;目前主要的领导企业是微软和华为,成员以海外企业为主。

  2022 年拜登政府更新《国家先进制造业战略》提振智能制造业,工业互联网或迎来新的转机。2022 年 10 月 7 日,美国发布新版《国家先进制造业战略》,该战略于 2012 年工业互联网概念提出的同期首次推出,5 年 更新一次,2022 年是拜登政府对该战略的第二次更新。战略中提出要重点研发先进传感等数字化制造技术,加 大对机器学习、数据访问、机密性、加密和风险评估方面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制定标准、工具和测试平台等 等。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关于“引领智能制造未来发展”的表述,其内涵与工业互联网所倡导的产业升级途径一 致。梳理历史,美国政府在扶持制造业方面通常的策略包括对外国贸易报复、对产业立法资助(例如对制造业 创新网络制定专门的 RAMI Act,2015-2024 每年提供 500 万美元支助;对于美国能源部,可以在 2015-2024 共 提供 2.5 亿美元支助)、公共采购、战略性公共、出口企业信优惠等;根据《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 中方立场》白皮书, 2000-2015 年间 582 家大公司获得的补助占到总额的 67%。

  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与特点:(1)始终坚持市场化原则,由无形的手推动。相比德国工业 4.0 及中国 的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美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由企业主导,一个重要原因是仅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解 决问题的传统;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对垄断的担忧,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平台,而在美国平台跟反垄断是关联在 一起的。(2)标准的制定存在层层利益冲突,成为发展的阻碍。工业互联网联盟(IIC)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在 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但一直审慎对待“标准制定”,原因在于联盟内的企业多样化、利益复杂,如果 IIC 推进标 准和标识解析,会引起各大企业之间的纷争。(3)现阶段通用的资产优化工业云不具备稳定的盈利能力,跨行 业平台或仍需十年以上的建设路径。工业云大致可分为资产优化型(运用在设备资产的管理和运营方面,与生 产终端的关系最密切,运营者需要在工业界有深入的经验,代表平台包括 Predix、ABB Ability、西门子 MindSphere 等)、资源配置型(体现在要素资源的组织调度,典型有海尔 COSMOPlat、智能云科 iSESOL 等)、通用型(提 供云计算、大数据的基础通用性服务,典型包括微软 Azure、阿里云 ET 工业大脑等),其中资产优化平台被认 为是未来制造业主导权竞争的制高点,离成熟商业化的距离也最遥远,美国工业互联网的十年发展历程启示跨 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构建仍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系统工程。

  德国“工业 4.0”战略是对“工业 1.0”(机械制造设备引入)、“工业 2.0”(电气化应用)和“工业 3.0”(信息化发展)的延伸。“工业 4.0”战略是主要以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和务联网(Internet of Service,IoS)为基础,以迅速发展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为载体,加速向制造业等工业领域全面渗透的技术革命, 充分融合互联网+制造业,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

  概念提出及规划(2011-2013):进入 21 世纪后,作为传统制造业强国的德国面临一系列内外部挑战,外 部面临短期出口下滑、中期产业升级压力、长期竞争压力等;内部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创新能力减弱和制造 业比重下滑的困境。2011 年 1 月,德国工业-科学研究联盟提出了工业 4.0 战略,认为工业 4.0 是基于信息物 理系统(CPS)的第四次工业革命。4 月,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的 Wolfgang Wahlster 教授首次公开提出工业 4.0 概念,此后这一概念得到了德国科学与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 西门子 公司等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认同。11 月,工业 4.0 战略被纳入《高科技战略 2020》行动计划中,工业 4.0 正 式成为德国全国上下、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的战略行动。

  工业 4.0 由政府主导和推动,对比美国产业互联互通的“工业互联网”,更侧重于工厂内部的智能生产。德 国一直保持稳定的制造业劳动力,同时在早期阶段就将新技术发展融入到工业产品和生产过程当中,高科技战 略 2020 规划德国到 2020 年将成为信息物理系统的领先供应商。工业 4.0 是从“集中”生产向“分散”生产的范式转变,它将嵌入式系统生产技术和智能生产工艺流程连接在一起,为从根本上改变工业与生产价值链和商 业模式(如智能工厂)的一个新的技术时代铺平了道路。从技术上讲,“工业 4.0”是指从嵌入式系统到信息物 理系统的技术演变。

  落地阶段(2013-):2013 年 12 月,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VDE)发布了德国首个工业 4.0 标准 化路线 战略建议方案中的标准化行动方案开始进入实践阶段,也标志着整个德国工业 4.0 战略开始落地实施。 与此同时, 德国西门子等公司也同步开展了数字化工厂的全球布局和实验性建设。政策 端也持续推进, 2014 年 8 月通过《数字化行动议程(2014-2017)》,2016 年发布“数字战略 2025”,2017 年 又发布了“数字平台”白皮书,制定“数字化的秩序政策”。此外,为鼓励技术创新,德国政府加大税收优惠力 度,并设置高科技创业基金,对实施“工业 4.0”过程中的创新型企业研发给予风险支持。 工业 4.0 惠及大小企业:工业 4.0 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有助于优化价值链,客户不再是被迫地从制造商设置 固定产品系列中做出选择,相反,他们可以单独的组合单个功能和组件(《工业 4.0 的德国经验》-辛妍)。对 大公司而言,市场规模和营业额随着业务的丰富而上升,内部运营成本会由于价值链数字化的提高而降低,客 户满意度会提高。另外,全球采购和分布式处理始终需要相当大的协调和管理时间与精力,而工业 4.0 能够让 信息接近实时的覆盖很长的距离,大的国际公司因此能在全球分布式生产系统中快速响应客户端需求,并随时 让客户了解进度。除了能给大公司带来好处,工业 4.0 也与中小企业息息相关,供应链将演变为高度自适应的 网络,通过集成工业 4.0 的概念和技术,中小企业可以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高度适应需求的变化。

  工业 4.0 先锋公司包括西门子、宝马、博世、费斯托、SAP 等。(1)博世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技术和服 务供应商,2012 年的销售额达到 525 亿欧元。博世集团在工业 4.0 中具有双重作用:为让自己的制造基地联 网,公司自身部署了技术和软件;在此之上,公司还开发了这一领域的解决方案。例如,博世力士乐(Bosch Rexroth) 提供了众多的工业 4.0 解决方案;博世包装技术(Bosch Packaging Technology)已经在制药和食品行业的智能 工厂建立了智能设备;由博世软件创新(Bosch Software Innovations)开发的软件套件可以优化整个设备维护流程。(2)费斯托有限公司是一家国际领先的用于工厂和过程自动化的自动化技术供应商。作为一个全球导向的 家族独立经营企业,该公司由于在气动领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而成为业界领袖。与科学和工业界的合作伙 伴一起,费斯托研究新的解决方案,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工业生产进程融合在一起。日益小批量的个性 化产品以及多样化增加的趋势,要求技术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生产条件。费斯托积极发展精密工程和微系统技 术,以便实现完全联网的整体系统。费斯托还研究解决方案,从而让人类劳动力能够直接与新机器和机器人技 术互动。为此,该公司还广泛关注为新的生产世界的中的下一代工人提供适当的教育与培训。在工业 4.0 项目 中,费斯托帮助工业-科学研究联盟做出建议。在这一背景下,具有容错系统的“柔性工厂”应用案例已被推 出。这些活动随后被转移到工业 4.0 平台上,而费斯托也积极参与其中。(3)SAP AG: 作为企业应用软件的市 场领导者,SAP 需要了解当前的业务和技术趋势,并为即将到来的转型做好准备。要整合产业价值链和产品生 命周期,企业 IT 必须无缝地集成流程:从产品设计到供应链管理、生产、售后服务和培训。而 SAP 的“理念 到性能”倡议正是有助于制造商使用大数据、3D 可视化、云计算和移动解决方案来抓住新的业务机会,创建 新见解,并与合作伙伴和客户相连。SAP 一直从事工业 4.0 情境下的多个公共研究项目和倡议,并促成了德国 国家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布的各种建议书。SAP 提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有助于公司拥抱制造业即将到来的变化。 SAP 遵循“理念到性能”的整体办法,让使用公司能够为实施工业 4.0 方案开发新的业务模式和路线 时代大力发展软件业务

  西门子的发展经历了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西门子成立于 1847 年,至今已有 174 年的历史,业务遍及 全球 200 多个国家,在全世界拥有大约 600 家工厂、研发中心和销售办事处。西门子的发展经历了电气化-自 动化-数字化,其发展史也是全球工业发展史的写照。1847 年发明指针式电报技术正式开启了西门子的发展史; 1866 年发明发电机为全球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做出卓越贡献;1879 年西门子建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有轨电车, 并在 1881 年建立了第一个电子公共交通系统,成为全球轨道交通的鼻祖;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之间, 西门子开始生产收音机、电视机,开拓了家电市场。1973 年,西门子研制出第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开始进入工业自动化市场;西门子对外发布了名为“2020 公司愿景”的新战略,进一步提升数字化业务在公司 战略中的地位。从工业 2.0 至工业 4.0,西门子一直扮演领军者的角色,(1)工业 2.0 时代,西门子从成立初至 20 世纪 60 年代,重点发展电气电力业务,并在 1939 年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气工程公司;(2)工业 3.0 时代, 西门子从 20 世纪 60 年代至 2010 年,进军工业自动化市场,并大力发展数控系统、家电及电子信息业务;(3) 工业 4.0 时代,2010 年至今,西门子全面转向数字化工业市场布局,着手开发信息技术和工业互联网服务。

  工业 4.0 时代,西门子大力发展软件业务,推出工业云平台 MindSphere。公司大量收购软件企业,在此基 础上打造工业物联网平台 MindSphere:2016 年 4 月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西门子正式发布了基于云的开放 式工业物联网操作系统 MindSphere。再者是企业外部的扩张,西门子通过一系列的收购活动强化自身在工业物 联网领域的核心能力。2001-2006 年,西门子先后收购了 3 家 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厂商,开始 涉足数字工业领域。2007 年,西门子正式收购美国 UGS 公司,成为全球首家能够提供完整且面向整个产品生 命周期的软件、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标志着其业务重心由传统制造业向软件服务、系统集成转型。

  在核心技术领域工业物联和工业控制方面,西门子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作为对比,美国公司因为标准的制 定牵扯复杂的法律程序及联盟成员间的利益冲突,在标准标识方面的进度一直较为落后。不同于传统 B2C,工 业应用需要实现 M2M 的自动化传输,因此工业通讯标准往往是通用型业务的痛点,西门子针对工业物联领域 的三大关键技术: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和 OPC 统一架构(OPCUA)推广其自家标准,为国际工业物联网平 台标准的统一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乌力吉图、王佳晖,2021):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广 PROFIBUS 标准。 PROFIBUS 运用于自动化技术的现场总线标准,由以德国西门子为首的几家企业与研究机构于 1987 年提出。工 业以太网领域,在 PROFIBUS 标准基础上提出的 PROFINET 标准,为自动化通信领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网络解 决方案,是西门子当前力推的工业以太网标准。西门子对于工业以太网领域的布局较早,并围绕 PROFINET 技 术及其应用申请了多项专利,在工业以太网领域,西门子的专利数量占绝对优势。在 OPCUA 领域,该标准由 OPC 基金会提出,用于提供安全可靠和独立于厂商的,实现原始数据和预处理信息从制造层级到生产计划或 ERP 层级的传输。OPCUA 是对现有工业标准的补充,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特性,如平立性、扩展性、可靠性和连 接互联网的能力。西门子作为 OPC 基金会的认证会员,在该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排名靠前,也具有较强的市场 影响力。

  根据德勤咨询,工业 4.0 的下一阶段将是在 CPS 的基础上实现完全的数字生态。工业 4.0 在工业 3.0 开发 PLC 等工业应用的基础上提出建立 CPS 系统,工业 5.0 则同样将对现有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更完整的数 字生态。这一设想是,从客户的交互到业务过程都将是虚拟的,一切都以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进行整合, 概念类似于“工业元宇宙”。

  对比工业互联网与工业 4.0,(1)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和内涵比工业 4.0 更大:在欧盟的统计定义中,工业 与制造业是等同的概念,而且德国提出的工业 4.0 概念应主要指称制造业,而在 GE 看来,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 应用的延伸,从将人、商业、信息连接起来拓展至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而这种连接并不局限于工业或 制造业领域。从其业务拓展来看,实际是在推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演进,例如 GE 推出的 40 款工业互联 网产品中,石油天然气平台监测管理、管理系统等产品已经超出了工业领域,而进一步向服务领域拓展。 (2)两者实现路径侧重不同:在世界各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美国是创新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在此轮科 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美国在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创新实力和比较优势。德国是 传统制造强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优势突出,不仅拥有如类似西门子的大型跨国企业,而且还有一批专精 特新的全球隐形冠军,但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方面则难以与美国抗衡。正是出于这样的发展差异,德国 提出的工业 4.0 战略,在理念上强调了工业的本体地位,在推进中则主要侧重将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加快融入 传统制造领域,以实现向智能制造、智慧服务方向的转型,可以称之为“制造业+互联网”的路径。与此相比, 美国 GE 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则突出了新时期工业发展的时代特征,更加注重软件、网络和大数据技术,试图实 现在不同设备、人之间通信、控制和计算的集成,充分利用美国在互联网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加快向传统产业 渗透与改造,可以称之为“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

  而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方式主要是通过对国外引进设备和技术的学习和消化,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从 而提高本国自身的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水平。危机后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初步提出时,我国工业界跟随欧美 国家掀起了热潮,国内科技巨头开始探索工业云平台建设,2009 年阿里率先在工业云平台领域展开研究,旨在 帮助制造业龙头企业解决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这一时期的阿里 巴巴逐步与制造、交通、能源等众多领域的头部企业进行合作,并积极推动中小制造企业上云;2010 年,腾讯 首次开放云平台并接入了首批应用,标志着腾讯云正式向外部企业提供云服务,通过开放平台支持各行各业的 数字化转型;2011 年,华为发布华为云平台,主要面向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等事业和企业用户提供云存 储、云托管等基础性云服务,2017 年 3 月专门成立了 CloudBU。工业界,富士康集团于 2017 年开发了工业互 联网平台 BEACON,海尔集团在同年推出了 COSMOPlat。

  2015 年,被认为是中国版的“工业 4.0”的“中国制造 2025”正式提出,在政策的支持和企业的积极探索 下,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呈现出企业背景多元化、服务类型多样化、与制造业的融合更为 紧密的特征。对比美德,我国制造业目前既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向东南亚等地区外流的问题,又面临 生产模式粗放、效率低,难以提升竞争实力的问题。“中国制造 2025”推进形式更接近德国工业 4.0,两者都以 政府主导,而非企业联盟推动。根据官方媒体,目前中国制造 2025 已布局的行业包括石化、钢铁、电信、家电、 服装等。

  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现阶段目标是改变粗放和依赖人工的生产方式,提升制造业核心竞 争力。我国工业互联网在 2018-2022 年间产值规模及占 GDP 的比重均不断上升,根据。因制造业整体发展落后, 在中小企业层面推广面临较大困难。关键技术方面,华为等企业的专利储备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产业整 体的关键技术环节依然缺失,尤其是占比庞大的中小制造企业,对比美德依然严重滞后。根据世界经济论坛, 我国网络准备指数(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由世界经济论坛推出的一套指标体系,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利用 信息和通信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及竞争力的成效进行打分和排名,从而对各经济体的信息科技水平进行评估)2021 年为 65.62,排名 29。

  平台厂商成长迅速,但面临盈利压力。根据 IDC 的统计,很多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近几年业务发展迅速, 重点调查厂商中,尽管受到收入本身基数小等影响,但 45%的厂商在 2018-2020 年收入复合增速高达 60%-100%, 仍能反映出市场整体处于较快的增长状态。疫情期间,65%的重点平台处于基本盈亏平衡或不盈利状态,尽管 一些知名平台厂商财务上已经实现了盈利,但更多厂商仍在探索如何优化业务模式并实现盈利。从平台解决方 案方向收入看,一批业务范围覆盖广、在市场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起步早,或有来自所属集团订单的平台服 务商,收入已经超过 3 亿元人民币,占据第一梯队。具备一定实力和基础、业务相对聚焦,或起步晚、没有来 自集团订单的厂商,开云体育 开云官网正在加速追赶。根据宏观形势及行业发展情况,预计市场仍将长期处于碎片化状态,厂商 业绩的分化还将扩大,一些业务模式不良的厂商未来几年将不得不面临转型,一些领先厂商也在重新审视该以 何种方式进入工业市场。由于业务发展规模和专业度较难兼顾,不同厂商将面临更清晰的市场定位抉择,标准 化和整体解决方案将是主要的两类转型方向。

  西门子的发展经历了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西门子成立于 1847 年,至今已有 174 年的历史,业务遍及 全球 200 多个国家,在全世界拥有大约 600 家工厂、研发中心和销售办事处。西门子的发展经历了电气化-自 动化-数字化,其发展史也是全球工业发展史的写照。1847 年发明指针式电报技术正式开启了西门子的发展史; 1866 年发明发电机为全球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做出卓越贡献;1879 年西门子建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有轨电车, 并在 1881 年建立了第一个电子公共交通系统,成为全球轨道交通的鼻祖;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之间, 西门子开始生产收音机、电视机,开拓了家电市场。1973 年,西门子研制出第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开始进入工业自动化市场;西门子对外发布了名为“2020 公司愿景”的新战略,进一步提升数字化业务在公司 战略中的地位。

  从工业 2.0 至工业 4.0,西门子一直扮演领军者的角色,(1)工业 2.0 时代,西门子从成立初至 20 世纪 60 年代,重点发展电气电力业务,并在 1939 年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气工程公司;(2)工业 3.0 时代,西门子 从 20 世纪 60 年代至 2010 年,进军工业自动化市场,并大力发展数控系统、家电及电子信息业务;(3)工业 4.0 时代,2010 年至今,西门子全面转向数字化工业市场布局,着手开发信息技术和工业互联网服务。 工业 4.0 时代,西门子大力发展软件业务,推出工业云平台 MindSphere。公司大量收购软件企业,在此基 础上打造工业物联网平台 MindSphere:2016 年 4 月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西门子正式发布了基于云的开放 式工业物联网操作系统 MindSphere。再者是企业外部的扩张,西门子通过一系列的收购活动强化自身在工业物 联网领域的核心能力。2001-2006 年,西门子先后收购了 3 家 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厂商,开始 涉足数字工业领域。2007 年,西门子正式收购美国 UGS 公司,成为全球首家能够提供完整且面向整个产品生 命周期的软件、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标志着其业务重心由传统制造业向软件服务、系统集成转型。

  公司是制造业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AIMS 智能制造系统已覆盖众多细分场景。创新奇智凭借在汽车装 备、3C、钢铁冶金等制造领域的深度钻研,已经成为制造业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2021 年,公司根据客户需 求和行业特点,打造了 AIMS 智能制造系统,该系统基于三大 AI 技术平台与智能数据中心及云平台,通过将 AI 能力注入制造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从运营效率和信息智能转型两大层面优化业务或生产流程,已经覆盖能源 电力、钢铁冶金、面板半导体、工程建筑、汽车装备、3C/高科技等多个细分领域。

  公司主要研发制造业六大细分领域解决方案,为解决行业问题贡献 AI 新方法。公司主要提供面向 3C 高科 技、OLED 面板、汽车设备、能源及电力、工程及建筑、钢铁冶金六大制造业垂直行业的解决方案,组合公司 AI 模型,根据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特定场景,提出了智慧铁水运输、智能工程雷达检测、智能风电运维、 智能缺陷检测、智能汽车装备制造、智能液晶半导体生产等创新解决方案。

  公司竞争优势在于“技术产品+行业场景”双轮驱动 AI 应用落地。作为“AI+制造”第一家上市企业,公 司立足于智能制造的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主动把握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机遇,在“AI+制造”、 “AI+服务”领域不断突破创新。公司通过切入行业客户的某一应用场景,设计相应的 AI 系统,最后直接 输出产品,让软件与兼容的硬件配对,能做到“开箱即用”,有效率地解决了 AI 应用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软硬一体的商业模式,注定了客户需求的稳定和持续性,加快了 AI“脱虚向实”的进程,走出了属于自己独有 的商业化道路。 公司通过「1+N」合作与「1×N」扩张,可以服务更多企业。公司目前可以通过首个项目的成功设立典范, 鼓励客户用 AI 解决更多应用场景的问题,从而创造客户黏性,达到「1+N」合作;进而提炼出适用某一细分领 域的共性模型,然后在同行业内快速复制,达到「1×N」,为 AI 产品及解决方案创造网络效应。例如,前文 提到过的智慧铁水运输系统解决方案,已经通过「1+N」合作与「1×N」扩张,可以在多个钢铁厂应用,并且 可以下探入中小型的企业降低使用门槛。公司收到的反馈显示,有一家冶金行业客户的人力成本降低近 70%, 一个熔炉场地每年节省了超过 400 万元的成本。我们认为,公司两大体系可以深度拓展客户群体,进一步扩大 下游需求,为公司带来稳定的市场空间。

  汇通达是中国领先的面向下沉市场零售行业企业客户的交易及服务平台。中国下沉零售市场涵盖中国所有 乡镇农村及非一、二线城市的郊县地区的零售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下沉市场及中国整体市场 的零售行业仍然高度分散且数字化渗透率较低,在中国服务零售行业企业客户的交易平台中,分别按照 2020 年 面向下沉市场及中国整体市场的交易业务规模计算,公司分别排名第一及第三,同时于各市场所占市场份额均 低于 1%。 汇通达网络包含两大主营业务:交易业务和服务业务。(1)交易业务:公司自供应商采购产品(包括家用 电器、消费电子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交通出行、家居建材及酒水饮料)并通过公司自营的汇通达商城网站主 要分销往渠道合作客户及会员零售门店。交易业务产生的收入主要包括自营业务模式下的销售收入及在线撮合 业务模式下收取的佣金收入及服务费。(2)服务业务:凭借公司的数字化能力,公司主要向产业价值链上的零 售门店及渠道合作客户提供门店 SaaS+(通过超级老板的网页及移动应用程序)及商家解决方案。服务业务产 生的收入主要包括于门店 SaaS+业务下收取的订阅费以及于商家解决方案业务下收取的服务费。

  2022 年预计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一年,继续深化“3+2”战略,升级下沉市场商业体系。汇通达网络作为中 国领先的面向下沉市场零售行业的 B2B 交易与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在下沉市场形成了很强的供应链优势以及规 模优势;未来将持续建设公司的仓储配送与 IT 基础能力,同时推进门店端战略、数字化战略、供应端战略的实 施,不断升级下沉市场商业体系。我们认为,中国的下沉市场是电商领域为数不多的蓝海市场,随着公司未来 供应链能力不断增强,在品类布局拓展、加强与头部品牌合作、地域拓展、数字化建设不断推进,公司业务成 长空间广阔,未来在营收与业绩方面有望持续保持增长。

  百度智能云定位“云+AI”,通过差异化竞争,快速寻找智能技术落地云业务的具体场景。百度智能云不是 简单的云存储和分布式计算,而是集大数据处理、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于一体的技术载体。从公司擅长的技术出 发,百度智能云开始了多次的战略升级。2016 年 7 月百度云计算战略发布会,董事长李彦宏正式提出百度智能 云 ABC“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并推出三大智能平台:天算(智能大数据平台)、天 像(智能多媒体云平台)和天工(智能物联网平台);2018 年 12 月,百度智能云事业部(ACU)升级为智能 云事业群组(ACG),主要负责 toB 端业务和云业务;2019 年 9 月,公司升级“云+AI”战略,将百度智能云与 技术平台系统融合;2020 年 1 月,公司将智能云业务全部整合进 AI 技术平台体系,形成全新的 AI 技术平台体 系(AIG)。公司将云计算发展直接嫁接 AI 技术,重点发展 PaaS 和 SaaS 层的产业与工业级应用,摆脱了传统云计算厂商受到 IaaS 层资产投入过重的拖累和基于营销的底层业务模式。 百度智能云业务包括:AI 云、云和视频云,其中 AI 云是公司重点发展领域,云和视频云是云+AI 技术的具体落地。随着百度在云计算业务上的聚焦,公司快速占据行业领先地位。根据 IDC 发布的《中国 AI 公有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2021H2)》显示,百度智能云在中国 AI 公有云市场份额位列第一,领先于阿里云、 华为云及腾讯云,此前在 IDC 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2019)》中,中国 AI 云服务市场 2019 年市场规模达 1.66 亿美元,百度 AI 云服务整体调用量、产品数量均排名第一。在具体细分领域上,公司 在人脸人体识别、图像视频技术、语音技术、自然语言处理上均领先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位列第一,AI 云实力突出。

  公司成立于 2000 年 11 月,是我国空中交通领域主要的技术、系统和服务供应商。公司以“产学研深度融 合”和“军民融合”为特色,长期坚持自主创新,将图形图像技术应用到航空与空中交通管理、飞行模拟、三 维测量与人脸识别、通用航空、智慧城市和文化科技等领域,以自主研制的大型实时软件为核心,形成系列重 大装备和系统。空管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厂商首位。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分为航空与空管业务、虚拟现((VR) 和增强现((AR)和“人工智能”业务。

  川大智胜在 VR/AR 领域布局较早且技术领先。公司于 2006 年在四川大学建设“视觉合成图像图形技术重 点实验室”,相关研究成果于 2013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公司和四川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一 流高校联合组建了多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包括国防科工局支持的“视觉合成图像图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 室”、国家发改委支持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空管委办公室支持的“国家空管自动 化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 依仗川大及高校的科研资源,公司能够承担国家及军队的大型项目并实现技术突破、创新。川大作为公司 股东,二者的合作关系较为稳固,即通过股权/利益分成实现合作绑定,而公司借由高等院校的科研平台和资源, 承接大型项目,实现科研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回顾公司过往年报披露的研究突破,主要集中在人脸识别和语音 识别、3D 视觉技术、航空管理等。公司 2022 年将投入运营“七重空间体验中心”,将 VR/AR 的视觉体验进一 步落地。

  成都市在国家行动计划发布后提出成都行动方案。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公布了《成都市培育元宇宙产 业行动方案(2022-2025 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在成都市构建元宇宙完整产业链的目标,并引进培育一 批优质企业。 公司发展方向与产业指导政策高度一致,未来有望乘势而行。公司在 VR/AR 领域技术沉淀丰富,且技术水 平先进,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产业政策相匹配,即对应“虚拟现实融合应用园区”,公司 VR/AR 业务有望获得政 策层面的支持与助力,实现更稳健的发展。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声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销售的国内领先电声产品制造商。公司凭借丰富的市场 经验、领先的设计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在电声行业无线化、智能化的趋势中已经取得突出优势。在声音品质 领域,公司已掌握双振膜喇叭、圈铁、平面振膜喇叭等特性耳机产品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在无线传输领域, 公司已掌握蓝牙/WiFi 射频,LDS 天线,TWS 真无线立体声等无线方案的应用方法和对应电声产品的设计方案; 在智能电声领域,公司已掌握主动降噪、生理参数监测、数字音频音效处理、人工智能语音交互等功能的设计 方案和实现方法。

  公司主营移动互联网业务和现代工业散货物料智能输送与服务业务。公司旗下子公司易幻网络主营移动网 络游戏的海外发行及运营,在用户资源的积累、相关技术的运用、运营手法的迭代、渠道资源的整合和人才梯 队的建设有一定积累。

  公司在工业互联网、元宇宙、AR/VR 等领域均有所布局,且取得较好成果,未来有望受益政策鼓励下行业 健康发展,同时自身凭借业务优势实现超额增长。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具备全栈式散货物料智能运输服务能力, 且实现核心技术/产品的自研,确保自主可控。此外,公司旗下子公司哈视奇依托 AR/VR 技术在工业领域完成 了多个商业场景应用,如矿山井下智能输送、无人驾驶矿卡、井下安全培训等智慧矿山、智慧港口、智慧工厂 的数字场景构建。 移动互联网领域,公司于 2017 年进军 AR/VR 游戏领域,目前,公司已有多款爆款 VR 游戏的研发和运营 经历,例如《奇幻滑雪》系列、《奇幻射鱼》等。作为哈视奇的代表产品,《奇幻滑雪》系列产品已经走过了 5 个年头,在 VR 体育娱乐领域大放异彩,曾获得 viveport 付费榜第一名、STEAM 热销榜第一名等出色成绩, 获得业内人士和全球玩家的一致好评。公司的 VR/AR 内容研发实力较强,哈视奇与华为、HTC 达成深度合作, 并曾多次获得由华为、HTC 举办的 VR 内容大赛大奖。此外,哈视奇蝉联两届华为优质 VR 合作伙伴。

  公司成立于 2005 年,定位于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者、工业管理软件践行者,是国内在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 造、核心 ERP 及业务运营中台等领域顶尖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面向制造、零售、现代服务等行业 领域的集团及大中型企业客户提供数字化及智能制造产品,及与之相关的系统部署、上线运营、后期运维等实 施交付服务。

  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分为三大板块:(1)面向制造、零售及现代服务等行业的企业级客户提供基于工业管 理软件、核心 ERP 软件及数字化中台应用在制造数字化、运营数字化领域的设计规划、软件交付、系统部署等 相关的软件销售及实施开发服务;(2)上述相关产品在部署后的专业维护服务;(3)上述相关业务过程中产 生的基础软硬件代理分销类的衍生性业务。

  公司智能制造业务将受益于制造产业结构转型。公司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供智能制造服 务或方案,帮助企业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根据公司公告,制造企业建设智能工厂的意愿明显,叠加制造业一 系列“调结构、促转型”产业政策的落地,国内制造业对于生产运营工业软件的需求快速增长。同时,公司在需 求快速提升的环境下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毛利率,实现收入、利润率双升。

  公司泛 ERP 业务受益国产替代及行业集中度提升,订单收入保持较高增长。公司在泛 ERP 领域的订单取 得较高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速 37.07%,与 2020 年同比 2019 年 16.35%的增长相比,增速明显提升。另外,泛 ERP 业务与智能制造业务协同效应明显,泛 ERP 业务是从典型的企业战略和运营角度上进行管理,而智能制造 业务则是生产过程的实时概念;泛 ERP 偏向于计划及统筹,工业管理及控制软件偏向于生产执行,前者实现策 略制定,而后者则负责操作。根据公司披露,子公司景同科技全年超过 15%的合同订单为核心 ERP+智能制造 产品组合项目,由后端多个交付单元联合开展实施。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企业,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是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04 专项)的重点参与企业。

  公司主营数控系统技术、机床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配套等业务。公司研制了华中 8 型系列 高档数控系统新产品,已有数百台套与列入国家重大专项的高档数控机床配套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伺服 驱动和主轴驱动装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制的 5 轴联动高档数控系统已有数百台在汽车、能源、航空等领域成功应用。公司研制的 60 多种专用数控系统,应用于纺织机械、木工机械、玻璃机械、注塑机械。 公司红外热像仪产品应用于钢铁、能源、化工、医疗等行业。

  公司核心逻辑是国产替代、制造升级。根据公司公告,中高档型数控系统由于技术难度大,功能、性能和 可靠性要求高,国内生产企业相对较少,全球和国内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日本发那科和德国西门子这两家龙头 企业,公司专注于中高端数控系统的进口替代。 下业高景气,业绩确定性较高。公司下游需求主要是 3C 产品加工、汽车三电(电驱、电池、电控)、 工业机器人、特种装备领域。下游需求行业中,工业机器人是装备行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且控制器、伺服 电机和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占机器人产品成本的 70%以上。目前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游核 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尚不足 30%,主要采购日本和德国厂商产品;中游是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商;下游是基于 终端行业特定需求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产品主要用于实现焊接、装配、检测、搬运、喷涂等工艺或功能, 国内厂商主要集中于产业链的中游和下游。目前公司已进行全产业链布局,核心零部件自主化比例超过了 80%, 未来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和国产化率会进一步提升。

  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广阔。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新能源汽车融汇新能源、新 材料和互联网等多种变革性技术,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是汽 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交通工具是国家“双碳”目标的主战场,电动化和 轻量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技术;观光车、环卫车 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细分市场,传统观光车、环卫车产品落 后,转型升级动力强劲,存量替代市场大,同时, 随着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观光车、环卫车的增量 市场空间大。

  全球新旧动能转化加速,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对工业经济意义重大,因此得到国家 政策大力支持。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叠加工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工业的亟需新一代的变革。我 国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也需要互联网新的发展大方向。我们认为,而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 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新型应用模式、全新工业生态,会成为继 2C 互联网之后的下一场互联网盛 宴。在我国政策助力行业发展也十分趋势明显,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 色化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一批新增长引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比较美国、德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各时期,相比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 4.0 战略及西门子等领军企业对 我国有较大的借鉴意义。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 2012 年提出 “工业互联网”概念,由通用电气、IBM 等跨国巨 头形成的联盟主导和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强调对企业积累的数据进行加工,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互联共享, 创造新的价值,以 Predix 为代表的工业云已应用到高端制造、能源、消费等行业;而德国在 2013 年则推出了“工 业 4.0”,主要应用领域为制造业,强调机械与芯片结合,让生产智能化,构建智能工厂。美国以 GE 领衔的 IIC 经历了高速发展及震荡衰落期,GE 等企业面临经营危机导致联盟后期发展陷入停滞,启示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 展需要十年以上的长线布局和战略定力,需要国家机构和学研界配合支持为尤其是中小企业保驾护航;通用标 识方面,德国工业 4.0 的主线是 CPS 系统的建立,西门子是标准化领域的业界标杆,值得我国企业学习借鉴。

  我国工业互联网进入起步期里程碑,未来成长空间广阔。全对比既有共通性又有交叉关系的电子信息产业 和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正刚刚走过萌芽期步入成长期,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工业经济深 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新型应用模式、全新工业生态,逐渐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在宏观层 面,能够有效促进“国内+国外”双循环;在产业层面,对于第一到第三产业带动效用明显,尤其是制造业,未 来有望持续助力打造我国制造业超级大国的地位;公司层面,产业互联网持续降本增效,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我们认为,未来工业互联网能够带来的产业规模是空前的,进入成熟期的产业规模有望高于电子信息产业和传 统互联网产业。开云 开云体育开云 开云体育开云 开云体育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

咨询电话
020-662033380